6月17日,隨著8、9號主墩空腹區交匯段完成,由貴州交建集團所屬路橋集團承建的納晴高速T10標六枝特大橋成功“牽手”,全橋上下弦全部完成“交匯對接”,標志著六枝特大橋“一橋三工藝”中最復雜、最困難的“拱橋”和“斜拉橋”部分施工告一段落,全面進入“剛構橋”施工階段。目前大橋總體進度已完成約84%。
建設中的六枝特大橋
六枝特大橋位于深山峽谷之中,空腹區距離地面200多米高,要完成下弦精確的交匯對接,除了要克服深山峽谷中的大風、大霧、高溫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還要克服交匯段高空掛籃重組、外包鋼板安裝、隔板施工、超高梁段施工等技術難題。每一個主墩上下弦經歷14個節段后實現交匯并完成對接,前后不僅涉及工藝轉換還需要進行10多個施工步驟,接近一個月的不間斷的施工,整個對接過程漫長且艱難。
北斗數據監控
只有精確,才能確保安全,只有精確,才能保障質量。交匯段作為六枝特大橋全橋受力最復雜的部位,交匯段施工的精度,會直接影響到橋梁結構受力,影響大橋結構安全。為實現空腹區上下弦交匯對接“零誤差”,采用了相對坐標放樣與絕對坐標復核相結合的測量方案,利用北斗衛星高精度測量系統定位、實時監控等多項技術手段,最終實現毫米級交匯對接。
在交匯段施工過程中,項目充分激發創新創效動能,創新提出并成功實踐了可循環使用的折疊伸縮式三角托架、空腹區下弦箱梁起步段勁性骨架施工工藝、空腹區上下弦斜拉雙扣掛施工工藝等新工法、新工藝。
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優化設計,在空腹區施工中先后克服了上弦掛籃預壓問題、下弦勁性骨架安裝問題、臨時扣塔安裝問題、下弦掛籃主桁拆除問題等諸多難點、痛點問題。
通過優化腹板外包鋼板與剪力釘連接方式,將原設計剪力釘焊接在外包鋼板上調整為焊接套筒于外包鋼板上,待腹板鋼筋及波紋管安裝完成后再安裝剪力釘,有效解決了剪力釘與鋼筋及波紋管安裝沖突問題,將14號節段施工時間由35天減少至18天,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自制材料運輸平車、增設掛籃輔助吊具等小設備,使右幅的施工進行得更加順利。
·新聞多一點?
六枝特大橋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中寨鄉境內,是納晴高速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2023.5米,橋面距谷底水面凈空315米,主跨徑320米,最大墩高196米。其主橋墩高度、單跨跨徑、橋長3項指標在同類型橋梁中均排世界第一,主橋采用的五跨預應力混凝土空腹式連續剛構梁結構形式為國內外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