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建筑業協會公布評審結果,由公路集團第八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納雍至晴隆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以下簡稱:納晴12標)獲評“2023年貴州省建設工程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建設中的納晴12標烏蒙山特大橋
自進場施工以來,納晴12標結合項目特點及實際施工情況,大力推進“生態路”建設,通過制定綠色施工實施方案、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強抓綠色施工培訓……一步一步落實綠色施工各項目標,全力打造“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品質工程。
規范施工組織 樹立示范標桿
寒風凜冽,奮戰猶酣。走進納晴12標烏蒙山特大橋預拼場,可以看見干凈整潔的便道、井然有序的施工現場……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立體式綠色工地實景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工地“臟亂差”刻板印象,讓工地“顏值”“內涵”雙提升,實現了工地“平面”與“立面”全方位視覺形象整體提升。
烏蒙山特大橋(晴隆岸)
為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施工建造,項目部成立綠色施工專項領導小組,從細微處著手,完善細節指標,強化過程監控,確保每一項任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
施工期間,項目部將綠色及環保管理措施滲透進整個項目管理策劃中,通過制定綠色施工實施方案、建立“綠色施工管理制度”“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度”“限額領料制度”及“文物及古樹名木保護制度”等,對綠色施工目標進行全面分解;同時針對不同的施工階段,制定綠色施工管理培訓計劃,定期對項目部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進行綠色施工管理培訓,提升全員綠色環保施工意識,把綠色文明施工當成常態化重點工作來抓,將綠色環保施工的理念貫穿施工全過程。
此外,項目部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七個到位”要求,確保施工現場裸土全覆蓋、車輛沖洗設備運行順暢、廢水處理符合要求、工程垃圾分類處理、材料分類堆放規范等,并及時更新辦公區、生活區、人行道等多處標識標牌,實現了施工圍擋標準化、場區主要道路全硬化、沖洗設施自動化、降塵處理噴淋化、裸露土地覆蓋化、垃圾處理規范化、環境衛生凈美化。
依托技術創新 推進節能降耗
烏蒙山特大橋建設期間,項目建設團隊積極開展綠色建造新技術的應用與創新,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周邊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努力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同時在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等各個階段積極運用綠色施工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
項目建設團隊將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應用技術、液壓爬升模板技術、鋼結構虛擬預拼裝技術、施工與揚塵控制技術等“十項新技術”應用于烏蒙山特大橋的施工建設中。例如烏蒙山特大橋主拱圈在勁性骨架外包混凝土結構的基礎上優化成鋼桁腹桿-混凝土組合結構,可減輕結構自重30%~40%;主拱圈采用可橫移式大噸位無塔架纜索吊裝系統進行施工,該系統不設吊塔,而是在兩岸山體上布置錨碇,可橫移滑塊布置在主錨碇上,承重索、牽引索、起重索直接錨固在滑塊上,無塔架橫移方案減少了橫移塔架約2000噸,從而實現節能減碳綠色施工目標。
纜索吊裝系統
與此同時,項目建設團隊還將環保節能減排工作與智慧化工地有效結合,在現場出入口設置可視化揚塵監測儀、預警報警系統,全天候實時監測空氣污染程度,定期對施工現場灑水降塵并做好揚塵監測記錄和灑水降塵記錄;項目部還在主要通道口和施工現場區,安裝電源自動控制裝置系統,采用光伏加風能照明、時控開關控制等節能設備,使得施工用電控制在合理范圍以內,有效控制節能降耗指標。
落實生態環保 建設綠色工地
烏蒙山特大橋施工過程中,項目建設團隊秉承“永臨結合”的設計理念,充分結合地形條件,融合綠色施工技術,采用永久性錨索結合邊坡臨時性錨索的方式節段安裝作業,將邊坡坡度控制到1:0.1,極大地降低了拱座的開挖量,并采用塔吊反吊出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生態的影響。
“我們嚴格控制紅線內及紅線外用地,整個臨建設施的布設全部是錯落有致的、依山而建,受地形條件所限,我們的場站建得比較小,包括烏蒙山特大橋的預拼場,布置在晴隆岸引橋投影下方,用的完全是紅線內的用地,沒有進行額外征地,節約土地資源。”項目負責人表示。
預拼場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最優、最經濟的開挖方量方案,采用復雜地形條件下雙臺階預拼場綜合布置技術,利用有限的施工場地,減少山體開挖,最大程度做到最小的破壞。“最小的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據項目負責人陳磊介紹,在小樁號(烏蒙山特大橋納雍岸)這邊是沒有施工便道的,小樁號的地錨開挖和拱座開挖則采用塔吊吊挖機的方式,將挖機拆散并吊到指定位置進行組裝,避免額外征地修便道,既節約用地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烏蒙山特大橋預拼場采用上下雙臺階布置
針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棄渣棄土,項目部根據周邊地形條件,充分利用山地、荒地,高標準建設了一座大型棄土場。棄土場嚴格按照“先擋后棄,分級整平、壓實,逐級棄渣,逐級防護、逐級完善排水”的原則,借鑒農業噴灌技術,安裝噴淋系統進行邊坡覆綠,在節地、節材、節水、節能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并成功承辦了納晴高速棄土場綠色施工現場觀摩會,受到了項目業主、當地政府及群眾的一致好評。
盤活現有資源 助力降本增效
為節約紅線內土地資源,納晴12標的臨建設施占地面積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在滿足環境保護、職業健康與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預拼場、拌合站、施工營地等平面布局合理、緊湊,減少廢棄地和死角。
棄土場覆綠
此外,預拼場上方布置的2臺180噸的跛腳龍門吊,主要用于場地內桿件和節段轉運,龍門吊設計為單元組裝式,可拆卸成4臺90噸的龍門吊,便于后續項目的重復使用,提高設備周轉率,實現降本增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