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筑業協會2023年度行業技術創新暨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貴州橋梁集團承建的平塘大橋被授予魯班金像獎。
提起平塘大橋,你會想到什么呢?是夜宿星空下,朝起彩云間的“天空之橋”、是魯班“小金人”、是“十大最美橋梁”、是世界“最高混凝土橋塔”、是耗資15億,還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唯一實現包攬三大國際獎項的國內橋梁項目?
今天,咱們看點新鮮的,一起來瞧瞧平塘大橋背后的故事。
汗水,“橋”見成長
從職場小白到項目負責人,他是工程質量的“守護者”。2016年的7月,大巴車一路顛簸載著剛從學校畢業的邱賽文駛向深山峽谷——平塘大橋項目,面對酷熱的天氣,項目剛進場還沒有通水,白天頂著烈日,被汗水打濕衣裳,又黏又臟還不能沖洗,剛踏入職場的邱賽文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那時的他還不知道真正的困難還在后面……
主墩孔樁標準化施工
邱賽文所在工區負責施工的15#主塔塔高320米,僅15#主塔的樁基就是由24根大直徑樁基組成的群樁基礎,他剛到工地樁基就開始開挖,整個開挖過程歷時81天,他就在那里守了81天。從第一次下到40m深的孔樁進行驗孔,到第一次爬到塔吊頂檢查,從白夜兩班倒的守著澆混凝土、守著吊裝再到一次又一次的爬內爬梯到塔頂檢查拉索,這一學就是三年多。他說“知道自己笨,所以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些來將勤補拙。”
邱賽文在從試著做、親自做、獨立做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篤定,在負責平塘特大橋現場施工期間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9個實用新型專利、1個部級工法、2個企業級優秀工法等多項技術成果,現在的他已成為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并在今年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創新,“橋”見匠心
2017年6月,平塘特大橋即將進入墩柱實心段施工,面對116米的高空、C50高標號混凝土、30多度的高溫、2200方大體積混凝土,幾個超出規范、超出認識的不利因素同時出現,怎樣控制好高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成為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在經過團隊成員積極獻言獻策后,平塘大橋項目總工王騫決定研發新型的保溫模板來解決這個問題。
建設中的平塘大橋
為了研發適應項目使用的保溫模板,王騫多次到保溫材料生產廠家進行考察比選,材料選定后,由于市場上沒有現成的加工廠家和設備又成為一大難題,通過四處走訪時無意中發現一家木門生產廠家的生產工藝,正好能解決保溫模板加工的需求。當即就在那里定制的樣品,第二天就取了樣品回項目做實驗。實驗效果十分滿意。記得取樣品回項目的時候,王騫提著八塊約60斤重樣品,走了一公里的廠區路,然后打車、坐高鐵、坐小巴、坐大巴、坐項目出來買菜的皮卡,通過六種方式,五次轉乘才到項目,到項目時手上和腳上被模板的輪角劃了5、6道擦痕,同事們都開笑話說:你一個總工怎么和工人搶工作,搶工作就算了,還沒做好,都留“工傷”了。
王騫工作照片
過程很艱辛,結果很完美。團隊研發的保溫模板不但獲得專利,也被推廣到大小井、云霧、花江北盤江等世界級特大橋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團隊照片
敬業,“橋”見奉獻
在平塘大橋建設期間,你總能見到一個皮膚黝黑,不停奔忙在施工現場的身影,他就是平羅12標的項目副經理李忠賢,平塘大橋橋位地勢陡峭、高差大、場地狹窄,作難度大效率低,無法有效控制主塔施工工期。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他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工作上,做到早上班,晚下班,有時甚至是廢寢忘食,日夜苦干,直至把工作做完做好。
工作中,他帶徒弟是絕對“不留情面”。“問題在現場,答案就會在現場,坐在辦公室是想不出來的!”無論天熱、下雨,凡是現場有問題,他都會叫上徒弟和施工員眼往下看,腳往下邁。起初有部分員工打起了馬虎眼,總是找借口不想去現場,嬉皮笑臉地又說是熬夜了,又是要畫圖,他就會當即厲聲訓斥,員工們只得老老實實跟著到現場去。
志如江海,賢則必成。工作20年以來,李忠賢敢于挑戰自己,在一項項工程建設的任務中,精準找到困難突破口,逐個擊破。他始終保持著知重負重、直面挑戰的昂揚斗志,不斷化壓力為動力,化風險為機遇,化危機為生機,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平塘大橋合龍
現在的平塘大橋
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正是源于無數橋梁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工程質量的高度專注,才會建成一座座世界級大橋,如今平塘特大橋才會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成為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唯一實現包攬三大國際獎項的國內橋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