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建設的興義環城高速公路(以下簡稱“興義環高”)實施的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高速公路綠色建造科技示范工程,經過現場觀摩、技術報告、專家質詢和討論打分等環節,得到與會專家高度認可,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正式成為全國示范。
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地質條件復雜,環保約束條件多,興義環高地處我國喀斯特地貌核心區域,面對各種考驗,貴州公路集團興義環高項目建設團隊聚焦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環境特點,提出了“綠美建造·科技興環”建設主題,堅持“低影響、少破壞、再利用”原則,用綠色引路,用科技開路,將全生命周期理念貫穿至項目設計、施工到運營全過程。今天的項目深觀察讓我們帶你走進貴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區高速公路綠色建造科技示范工程——興義環城高速公路。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靈魂。興義環高建設團隊通過統籌策劃、生態選線、靈活運用指標和個性化設計等,運用基于零棄方理念的動態精細化和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景觀仿真兩項綠色設計技術,促進公路與自然、人文的深度融合,繪就了一幅生態文明與基礎建設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統籌規劃
集約走廊資源
興義環高充分發揮PPP項目優勢,綜合考慮現場地質地貌、施工標段劃分和調配運輸斷點,以設計聯系實際,調配全線土石方、料場、拌和站、預制場、施工便道等臨建設施,并加強施工過程動態控制,努力實現資源節約最大化,形成土石方調運“四部曲”:T梁預制場由22個優化成17個,拌和站由21個優化成16個,鋼筋房由24個優化成19個,全線料場均建設在紅線范圍內。通過系統規劃、精細化設計及各方統籌,項目進行3次調配,還將挖方及隧道洞渣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實現了57公里“零棄方、零借方”,達到挖用平衡目標,又減少了對紅線外生態的破壞。
科學選線
還自然以和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興義環高統籌兼顧建設成本、自然資源,努力破除設計與施工之間的壁壘,在峰林峽谷之間唱響了一曲曲“路地和諧”的美麗贊歌。
節地選線,減少土地資源占用?!皹羌{”布依族語意為“美麗的田堤”,興義環高K11+100-K16+500段途經樓納村,原設計以路基形式穿村而過,將相鄰3個村落分割。為減少耕地占用,保證樓納村落的完整,興義環高將原路段設計調整了線位,路線改為沿山腳走向以隧道的方式通過,節約用地180畝,很好地維持了原始地貌和當地村民原有的生產、出行方式,還為當地新農村建設預留了廣闊空間。K13+600-K13+820段原設計為高挖方路基,挖方數量為93萬方,邊坡采用錨桿、錨索防護,拆遷房屋5棟、占地36畝。本著挖用平衡原則,施工圖設計將該段高挖方路基改為短隧道,調整節約用地23畝,全線按此原則類似調整共有5處,共節約用地131畝。
生態選線,保護旅游資源。K13+600-K13+820段走廊帶位于馬嶺河峽谷-萬峰湖風景區和城市道路中間帶,為避讓馬嶺河核心景區,減少與城市道路的交叉和正在建設的“天下布依景區項目”的分割,興義環高制定了特長隧道、長隧道、高架橋、橋梁跨越景區等多個方案,經綜合比選,選用長隧道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景觀仿真
讓公路從地上“長”出來
在項目建設之初,興義環高結合工程規模,提前展示工程預期效果圖,開展了高速公路景觀仿真、生態選線技術研究與應用。在樓納村段生態選線、峰林大橋橋型、舊屋基隧道進口段洞門型式、陡坡橋梁高低樁承臺、路基與隧道方案比選設計、土石方量測算等方面應用“無人機+BIM+GIS”仿真技術,建立數字實景模型,超前可視化測量、展示、規劃和設計,不僅提高了設計準確度,還實現高速公路與喀斯特石漠化地區路域環境的自然融合和景觀協調。
全線26座隧道104個洞門,結合地形地質進行“一洞一設計”,最大限度減少對地表植被的擾動和破壞,充分融入原有的自然景觀,凸顯自然之美,形成公路上的獨特風景。其中,舊屋基隧道進口段洞門型式原設計為端墻式,通過仿真技術,結合其所處地理位置環境,后改為削竹式洞門型式。
峰林大橋橋型選擇通過景觀仿真技術,設計出鋼管拱橋、斜拉橋、懸索橋3種方案,造價分別為5億元、6.1億元、5.9億元。雖然鋼管拱橋造價最低,但對地質基礎要求高,而峰林大橋義龍岸地質為鈣化體,不適用該橋型;斜拉橋橋型與周圍地貌極不融合,且造價偏高,綜合成本及安全、生態保護等各項因素考慮,最終選擇了懸索橋橋型,達到了最佳效果。
絨窩寨隧道挖用方后生態及時修復效果
樓納段K11+100-K16+500段節地選線實施效果
峰林大橋
東峰林二號隧道洞門個性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