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貴州交投集團所屬橋梁集團承建的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正是一番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橋首榀鋼桁梁正在吊裝。
花江峽谷大橋纜吊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纜吊,梁段總重量達2.1萬余噸,為全方位保障吊裝作業的進程與安全,項目團隊制定了全天候排班表,并牽頭搭建大跨徑一鍵式智能纜索吊裝系統,采用北斗定位提升吊裝精度,創新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到鋼桁梁吊裝中,整合設備吊裝資源,減少人工高空作業面,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促進安全生產,創下首個國內運用先例。
卯時·日升而作
天色微亮,花江峽谷大橋工區駐地已然熱鬧了起來。各式各樣的早餐端上餐桌,師傅們就擁上來,拿饅頭、盛豆漿、夾油條、煮米粉……不多時,走動的身影幾乎占滿了整個食堂,空氣中夾雜著菜油的香氣與喝粥吃粉的吸溜聲。
技術員正在為班組民工開展班前教育
“今天是我們吊裝第一榀鋼桁梁的重要日子,大家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檢查好自己的安全帽系有沒有拴好,安全背帶和安全繩要系好;在正式吊裝前再仔細檢查一遍自己的安全裝置和設備指示儀表,一定要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為施工班組開完班前教育后,李平安同往常一樣整理起今天的工作圖紙,熟練地背上挎包和同事們一起走向花江峽谷大橋主塔。
辰時·翻山越嶺
花江峽谷大橋全橋鋼桁梁共93個節段,鋼桁梁由兩片主桁架、兩片主橫桁架、一個節間的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和下平聯及部分附屬構件組成,不同的構件來源于3處生產基地。
清晨的重慶是濕潤的,大霧籠罩了位于重慶的鋼桁梁生產基地,田紅銳同往常一樣早起到生產車間。作為一名現場技術員,轉崗到生產車間做駐場代表于他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戰,同時也是學習鍛煉的機會。面對困難與挑戰,田紅銳義無反顧地選擇奔赴向這個6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將自己的宿舍定居在生產基地旁,時時刻刻盯緊出廠鋼桁梁組件的質量。
技術員正在對生產出的鋼桁梁進行質量檢驗
當重慶基地所生產的每一片鋼桁梁組件在進行完油漆與附著力檢測后,便開始了為期10小時的長途運輸之旅,翻山越嶺送至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
巳時·嚴陣以待
伴隨卷揚機的轉動聲響起,幾十號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第一榀鋼桁梁隨著吊索的牽引緩緩上升。正在進行的是花江峽谷大橋纜索吊機110%動載試驗,目的是通過對試驗過程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監測結果分析,判斷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滿足結構安全與各種吊裝工況的需要。
花江峽谷大橋纜索吊機110%動載試驗
現場的指揮聲不斷從對講機中傳出。“安全員注意盯好貓道高空作業安全規范,隨時檢查作業人員的安全背帶與安全繩。”“技術員們守好卷揚機和跑車,時刻保障設備運轉正常。”管理人員與工人們在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來回穿梭著,當現場負責人之一的王淞鈺看到鋼桁梁順利運至橋梁跨中再完好無損地運回起吊點時,一顆提起來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因為本輪荷載試驗順利完成。
正在進行吊機荷載試驗的AL1號鋼桁梁
六安8標先后設立了14個“黨員先鋒崗”和6個“黨員責任區”,項目經理吳朝明和副經理王淞鈺所負責的“黨員責任區”正好是在進行核心作業的花江峽谷大橋6號主塔處。像吳朝明、王淞鈺這樣堅守一線的黨員、青年員工還有很多,他們在日復一日中學習、成長,清點安全設施配備是否齊全,巡視電路是否存在隱患……從施工圖紙到標準規范,仔細開展安全巡查,嚴格把控每個環節。
午時·無微不至
天空中的云霧遮擋住了陽光,但依舊無法遮住六安8標全體員工的信念。不同于施工現場的熱火朝天,項目部廚房里充滿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切菜、炒菜、盛菜,員工們井然有序地按照分工做著自己的工作。現場人員工作艱辛,后勤保障自然需要跟上,為了讓員工們更有干勁,項目后勤組也不甘落后,張羅著各式各樣的菜肴,再一點點裝進飯盒,準時送至施工現場。當盒飯分發至現場工作人員手中,露出辛勤勞作后的微笑,每一個人都在為花江峽谷大橋的建成付出著。
工程師正在與吊裝作業人員反復確認吊裝方案
趁著間隙,六安8標工程科負責人歐陽松一邊翻動施工方案、一邊扒拉著手中的盒飯,同時與身旁的技術員們對早上的荷載試驗進行二次復盤,“馬上就要開始正式吊裝了,早上試驗時的參數我們都要記牢了,下午正式起吊后要盯緊每一個細節,不能出一點差錯。”
申時·勢如破竹
“花江峽谷大橋首榀鋼桁梁吊裝,正式開始。”一聲令下,全體人員紛紛回到各自崗位,各司其職。此次吊裝的鋼桁梁長15.4米、寬30.5米、高8米、重約215噸,為了確保吊裝過程中的可控性、安全性及穩定性,項目部研發了橋面吊機智慧監測平臺,結合數字孿生方法,實現吊裝過程起吊、移位、三維狀態可視化,提升施工過程智能化水平,配備智能專家診斷系統,可實現過程中的故障實時警示與快速通知。
有了第一次荷載試吊試驗,正式吊裝就顯得輕車熟路許多。花江峽谷大橋首榀鋼桁梁在625米高空緩慢向前,同行的有負責調索的工人、有維持跑車運轉的操作手、有緊盯吊裝檢測數據的技術員,一同伴著呼嘯風聲而在百米高空的貓道上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向前邁出。
正在進行吊裝運輸的AL1號鋼桁梁
“馬上就要吊到中跨位置,卷揚機開始放慢速度,慢一點、再慢一點,好嘞,停!”對講機中傳出的指揮聲叫停了鋼桁梁的前進動作。
歷經210分鐘,當最后一處鋼桁梁吊耳與吊索錨頭連接完成后,項目經理吳朝明看向智慧檢測平臺傳來的數據反饋,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隨之而來的是成功后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