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交建集團所屬公路集團承建的G552羅甸羅蘇至荸基丫口改擴建工程項目K0+472段,距離羅甸42公里處,有一座長21米、寬8.4米的石橋,叫做“扁殼橋”,又名“干江河橋”,它是冊三公路上的一座老橋。
K0+472干江河新橋(上)老橋(下)?
1958年,老一輩公路人完成川藏公路建設后轉戰貴州開始修筑冊三公路。時光荏苒,60年多來,他們的建設足跡從西藏雪域高原到貴州峽谷溝壑,從318國道的折多山口到冊三公路的“摩崖石刻”,從冊三公路老“扁殼橋”到如今新的“干江河橋”,一道道筑路印跡鐫刻下公路人的筑路初心,一個個傳承故事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書寫……
傳承“冊三”精神 打造“高價值”二級公路
G552羅甸羅蘇至荸基丫口改擴建工程項目位于黔南州羅甸縣境內,起于羅甸縣羅蘇收費站,后向西南方向延老路布線,三次穿越余冊高速,止于望謨縣附近,全長5.52千米。
在項目施工點要通過老干江河橋時,老橋是否保留成為項目部面臨的一道難題。這座石橋在建設初期設名為“扁殼橋”,后更名為“干江河橋”,是冊三公路干線橋型組合之一,經歷了幾十年風風雨雨巍然屹立。為適應公路建設時代發展,2006年7月至12月,在原“扁殼橋”左側新建1—16m空心板對“扁殼橋”原型進行了保留。
在老橋上現場踏勘
“冊三公路是我們老一輩公路人參與修建的,他們用最簡單的工具在懸崖峭壁上一錘一錘地鑿出了路,真正做到了‘扛起大道上青天’。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代代傳承下去,要把我們的交通歷史遺跡保留下來,還要把冊三公路建設中那些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講給一代又一代的公路人聽,激勵他們不忘筑路初心,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項目負責人楊勝春說。
扁殼橋作為臨時施工便道
項目最終決定“建新保舊、置換交通”,將“扁殼橋”進行加工處理,作為施工臨時通道。2024年4月,在老橋旁邊建設新橋置換交通功能,讓新橋承載機動車,把老橋置換為步行橋和景觀橋,同時原橋橋面增設橋面鵝卵石、大理石地板、花池、綠化、花草、橋牌簡介、石刻等,讓老橋的歷史價值在保護中得到了傳承。這座橋也成為當地村民可以休閑,游客可以歇腳的“打卡點”。從橋的物質本體到橋的文脈環境,將不斷激勵廣大公路建設者賡續“冊三精神”。
K0+472段干江河新橋(左)老橋(右)
勾勒綠色輪廓 打造“高顏值”二級公路
與傳統二級路在建設過程中偏重實用性不同,G552羅荸改擴建工程更注重在路基施工期間與綠化同步的必要性,在最小程度上減少對環水保的破壞,建設“暢安舒美”的人民滿意公路。施工過程中,項目因地制宜采用當地物種,將邊坡綠化攀緣植物與垂吊植物分類種植,同時豐富植物的顏色搭配和造景設置,不斷完善公路兩側邊坡取棄土場等綠化和美化設計。
沿途綠化
通過前期深入現場對地形山水、歷史文物、景觀景點進行資料收集,項目還充分利用剩余用地在路旁增設石刻字、廉政文化牌、景觀步道、紅色文化走廊等,著力將G552羅荸改擴建二級路打造成“高顏值”的二級公路,讓沿途群眾共享綠化成果,緩解旅客視覺疲勞。
廉政文化展示
項目K4+700-K5+350段邊坡地質情況較為復雜,下方距離余安高速直線距離150米,施工起來難度較大。為避免開挖過程中,邊坡滾石掉落對下方高速公路造成安全隱患,同時進一步增強邊坡防護能力,經過反復的探究,項目最終采用“攀緣植物+主動防護網+錨索格子梁+錨桿格子梁”進行防護。最終順利安全地完成該段施工任務,真正做到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G552羅荸改擴建項目建成通車以后,將促進沿線地區礦產、旅游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對完善貴州省公路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