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依托貴州交建集團組建的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7項首創(chuàng)技術,12座“世界第一”橋!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由貴州交建集團總工程師韓洪舉領銜,省公路局、勘設股份、交建集團及所屬公路集團、橋梁集團、路橋集團16名橋梁專家組成強大智囊團。
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合影。世界高橋前100名中,該團隊參與建造34座,獲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等國際大獎6項
追求卓越,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迎難而上,在懸崖絕壁處顯身手,攻克建造環(huán)境復雜多變、傳統(tǒng)工藝無法施展、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等世界性難題,引領世界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發(fā)展。
這個團隊的背后,伴隨著千千萬萬個貴州橋梁建設者的攻堅克難。貴州交通人齊心協(xié)力在萬千溝壑上架起了一馬平川、通江達海的“高速平原”,締造了恢宏壯美的“世界橋梁博物館”。
這份榮譽的背后,離不開“矢志篤行、開拓創(chuàng)新、務實善干、勇當先鋒”的新時代貴州交通精神。他們或擅長結構設計,或精于建造工藝,或主攻材料創(chuàng)新,在貴州高原的奇峰險谷之中,創(chuàng)造了山水間的人類奇跡。
設計創(chuàng)新——建造世界級橋梁
寒冬,小雨,貴州烏蒙山區(qū)的天氣冰冷刺骨。
但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中寨鄉(xiāng)境內,納晴高速控制性工程六枝大橋的建設熱度卻絲毫不減。
建設中的六枝大橋
云霧繚繞中,4座主橋墩宛若擎天巨柱,巍然矗立,它們將支撐起3個320米的主跨。韓洪舉抬頭望著這座氣勢恢宏、刷新多項世界紀錄的大橋,眼里滿是期待。
“水盤高速北盤江大橋的工藝積淀,給了我建這座世界級大橋的底氣。”韓洪舉的自信不是空穴來風,身后還有他帶領的杰出技術團隊。
水盤高速北盤江大橋
因為橋需要跨越一個寬度2公里以上的U型峽谷,需要多跨同時并進,作業(yè)面左右交織,上下重疊,團隊大膽地提出在一座橋中集拱橋、斜拉橋和連續(xù)剛構橋3種橋型施工工藝,相當于修了3種橋。
“六枝大橋采用多跨連續(xù)預應力混凝土空腹式連續(xù)剛構梁結構形式,開了梁橋建設先河。”面對質疑,韓洪舉選擇反復驗證工藝工法去說服:“修橋就要敢想敢干!”
如今,六枝大橋的主橋墩高度、單跨跨徑、主橋長度3項指標,目前在同類型空腹式連續(xù)剛構梁橋中排名世界第一。
不僅是韓洪舉,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的成員,他們習慣了用雙腳丈量每一座橋梁、踏勘每一個橋位,從而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多種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新橋型。
平羅高速平塘大橋
為跨越槽渡河峽谷,平塘大橋采用了最為經濟的三塔斜拉橋,使中塔成為“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為解決中塔受力與變形協(xié)調的問題,團隊成員楊健創(chuàng)新提出“中塔塔梁鉸接、邊塔豎向支撐”的多塔高墩大跨度斜拉橋結構體系,332米鉆石高塔設計汲取了苗族裙擺元素,充分體現(xiàn)了力與美的結合。
山區(qū)峽谷橋梁風環(huán)境復雜,是每一座大跨度高橋都要面臨的技術難題。劉建軍、楊鴻波等團隊成員長期致力于峽谷橋梁復雜風環(huán)境研究,為峽谷橋風荷載計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支撐。
工藝工法——鑄就世界級品質
這兩天,納晴高速烏蒙山大橋右幅主拱圈順利完成合龍,驗證了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的又一次世界首創(chuàng)。
建設中的烏蒙山大橋
該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首座鋼桁腹桿—混凝土組合拱橋。團隊成員張勝林介紹,新橋型不僅將橋的自重降低了30%,豎向剛度大幅提升,節(jié)省大筆建設資金,還開發(fā)出這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塔架可橫移纜索吊裝系統(tǒng)。
多年來,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打造了數量多、類型全、技術復雜、難度極大的“橋梁博物館”。
“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是世界特大跨徑鋼桁梁斜拉橋的典范。團隊成員廖萬輝介紹,僅從大的施工工藝上講,大橋就有鋼桁梁整節(jié)段梁底軌道“縱移橫拼”等5大成果創(chuàng)新。
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
“我們實現(xiàn)了在565米的高空實現(xiàn)1.5毫米精準合龍,相當于一個硬幣的厚度。”同樣參與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建設,團隊成員周大慶更是感慨萬千。
如今,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峽谷大橋向云霄發(fā)出新的挑戰(zhàn),開啟了從565米到625米的追趕跨越。
在建世界第一高橋——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
在花江峽谷大橋建設工地,一些曾參與建設北盤江大橋的團隊成員再聚首。他們打趣地說:“今天我們自己挑戰(zhàn)自己,可以說在山區(qū)橋梁界超越貴州的,只有我們貴州自己了。”
多年來,貴州交通山區(qū)峽谷橋梁建造技術團隊,用一個個工藝工法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打造了一座座巍然屹立于貴州高原的品質“坐標”。
他們首創(chuàng)“拱橋塔架自平衡控制方法”,運用“BIM+3D掃描”技術,實現(xiàn)了山區(qū)橋梁高品質建造;
他們首創(chuàng)“自適應現(xiàn)澆拱架”,實現(xiàn)跨徑150米內鋼筋混凝土拱橋主拱圈施工一套拱架全覆蓋;
他們研發(fā)出陡峭地形條件橋梁下構施工渣土智慧運轉施工工法,減少場區(qū)便道施工造成的環(huán)境破壞。
……
綠色建造——引領高質量發(fā)展
在貴州修橋有多難,一砂即知一世界。
貴州河流密布,但多數為高山峽谷河流,可用的建筑砂極少。除了從重慶、湖南甚至馬來西亞等地購買,只有在本地開采石灰?guī)r,加工研磨成機制砂。
為破解這個難題,吳大鴻、母進偉等團隊成員結合貴州石料豐富的優(yōu)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機制砂混凝土在貴州得以廣泛應用。
為此,也解決了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320米超高墩單級垂直泵送等難題,成為世界橋梁機制砂混凝土使用的典范,同時主編英文團體標準《公路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規(guī)程》,在“一帶一路”工程建設中推廣應用。
團隊還致力于將綠色建造貫穿于橋梁建設全過程。
花魚洞大橋
花魚洞大橋處于紅楓湖國家級景區(qū)和貴陽市水源保護地,在拆除重建過程中,團隊成員為了將對環(huán)境和水源的影響降到最小,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利用舊橋建新拱、采用新拱拆舊橋”建設方案。
團隊從材料、工藝、設備三方面著手,研發(fā)一系列“拆、建一體化”施工技術,實現(xiàn)了舊橋混凝土100%循環(huán)利用、鋼材100%回收,真正實現(xiàn)“水源零污染、景區(qū)零干擾、廢料再利用”,為環(huán)境要求苛刻條件下的橋梁建造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工匠精神——彰顯新時代風采
那年,團隊成員劉小飛22歲,意氣風發(fā),帶著“修世界級大橋”的夢想來到貴州。這個重慶男孩一來就不走了,把修橋當成是一件幸福的事,一干就是20年。
木蓬特大橋施工方案從構思到最終稿,團隊成員郭吉平和張基進一干就是120天,經歷了9次修改,每一稿有幾百頁圖紙、計算書,稿子摞起來比桌子還高。
郭吉平(左三)在思劍高速木蓬特大橋與橋梁專家進行技術交流
在團隊成員劉彬眼里,大家的創(chuàng)新基因正是在不斷地克服跨徑、高度的挑戰(zhàn)中被激活,讓貴州成為暢通的“高速平原”。
“干世界級工程就像是踩鋼絲,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團隊成員王騫認為,正是長期的務實執(zhí)著,每一項新工藝得以從施工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
貴州萬橋飛架,潛力何在?一大批橋梁建設人才在實踐中成長積累,受益于技術、人才,貴州橋梁建設有了巨大潛力。
這些年,團隊成體系攻克了山區(qū)千米級懸索橋、大跨徑斜拉橋、大跨徑拱橋、連續(xù)剛構橋等一批關鍵建造技術,為世界橋梁建設貢獻了“貴州智慧”。
“對橋的渴望,全世界人民都一樣。”團隊成員劉驍凡說,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80、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要看中國了。
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貴州橋梁,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