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公布2022-2023年度(第二批)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評選結果,貴州交建集團所屬橋梁集團參建的北京新機場至德州高速公路京冀界至津石高速段、榮烏高速公路新線京臺高速至京港澳高速段,路橋集團承建的貴州省德江至習水高速公路德江至務川段德江隧道榮獲2022-2023年度(第二批)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又稱“李春獎”,由交通運輸部與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聯合設立,與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齊名,是全國公路交通行業最高質量獎。該獎項在建設管理理念、工程建造質量、科技創新成果和管理維護運營等方面代表了公路交通行業最高水準,是中國公路建設者的最高榮譽。
京德高速
京德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長87.256公里,是河北雄安新區通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最便捷的通道。橋梁集團承建的京德ZT3標全長15.7公里,于2021年5月建成通車。
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對標雄安速度、雄安質量、雄安標準,克服了有效工期短、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協調單位多、冬季施工時間長等“大考”,僅用13個月率先實現全線雙幅貫通。
京德高速ZT3標千人目互通
北方天氣嚴寒,項目有效施工時間每年僅有8個月,這讓原本緊張的工期更加緊迫。項目負責人在第一次工作部署會上要求:“我們必須跑步進場、起步沖刺,一分鐘也耽擱不起。”
京德ZT3標挑燈夜戰全力推進水穩攤鋪
軟基處理是項目部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京德ZT3標軟基處理量是全線所有標段當中最大的,其中用到的樁基類型就有CFG樁、高壓旋噴樁、夯實水泥土樁、預應力管樁、袋裝沙井等多種類型。“根本沒有時間慢慢適應環境,慢慢掌握施工工藝,我們只能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壓力很大。”工區長說到。
京德ZT3標軟基處理現場
為了補齊技術上的短板,項目班子帶領技術員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技術指導書深入了解施工工藝,有時凌晨一兩點鐘還在現場研究最優施工方法。同時,為了保證施工進度,項目部投入130余臺大型設備,10支施工隊伍,全面鋪開,同步作業,人歇機不歇,管理人員困了就在車里瞇會,餓了就吃送到施工現場的盒飯,幾天幾夜都沒有回過駐地,靠著這股拼勁,京德ZT3標僅用了30天就完成了55段90.8萬延米的軟基處理。
“在進行夯實水泥土樁施工的時候,過篩后土的粒徑稍微大一點都不能滿足要求,盡管是晚上11點多了,我們技術員也要在現場調整篩子直到粒徑合格。”現場技術員說到。項目部將高標準高質量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和各環節,處處體現著精細化管理。
冬季除雪
“我們響應就地過年號召,在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爭取項目早日完工!”春節期間,項目施工現場依然一片熱火朝天、大干快干的局面。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畏艱難、只爭朝夕,實現在全線率先完成主體工程、率先瀝青路面攤鋪。
榮烏高速?
榮烏高速公路新線全長約73公里,是雄安新區公路路網重要組成路段。橋梁集團承建的榮烏高速ZT10標全長5.5公里,路面工程19.5公里, 于2021年5月建成通車。
榮烏新線ZT10標柳卓互通
榮烏ZT10標涉及3個鄉鎮、7個行政村,征拆量多、情況錯綜復雜且難度大,征地拆遷是項目部必須最先攻克的難題。為保證施工進度,項目班子主動對接地方政府和村鎮,親自帶領協調人員到戶宣傳、到戶溝通,親自到現場協調問題,解決矛盾,“一天腳不離地”是他們的工作常態。項目黨支部通過“溫暖黨建”“以暖促建”主動幫助當地村民解難題、辦實事,用真情和付出換來了當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一線建設者
南拒馬河特大橋全長2907米,是榮烏高速新線控制性工程之一,項目班子蹲點指揮,業務骨干駐守一線,黨員干部帶頭在前,集中力量解決項目難題、痛點和堵點,不分白天黑夜連軸轉,無論高溫酷暑,還是數九嚴寒,都在與時間賽跑,踩下工程建設“油門”,僅用70余天實現南拒馬河特大橋剛構橋上構雙幅合龍,創下了月平均生產產值過億元的紀錄。
“北方冬季很冷,零下十幾度,風吹起來就像刀子割一樣,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我們使用電暖、棉被和灰土工藝,很好的保證了冬天鋼箱梁、路基填筑施工,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項目經理說。
“永久路面”攤鋪
榮烏高速的“永久路面”使用材料以橡膠粉改性瀝青為主,與普通瀝青相比,在瀝青中添加橡膠粉使其在高溫和低溫環境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得到大大提高,能夠實現15年不用小修、20年不用大修,路面設計壽命能夠達到40年,是傳統路面壽命的2.6倍。
榮烏ZT10標拔河比賽
“我們還年輕,不怕吃苦!”“一定要把進度趕上去,我們不能給項目拖后腿!”在項目建設最艱難、最關鍵的時期,全體員工擰成了一股繩,青年技術員主動請纓,夜晚氣溫低,項目部就為現場送棉衣、送宵夜,項目所有員工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項目在全線率先實現主線雙幅貫通、主體工程完工,榮獲河北交通運輸廳2020年“先進項目部”稱號、河北交投集團“優秀施工項目部”稱號。
德江隧道?
路橋集團承建的德江隧道,全長5.5公里,是德江至務川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線最難啃的“硬骨頭”。
建成后的德江隧道
隧道地處貴州高原東北部的武陵山山脈向大婁山山脈過度的斜坡地帶,因向斜構造儲水作用和底部泥巖對地下水的阻隔作用,德江隧道上方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地下暗河系統,水頭高達210m,峰值涌水流量達3.8m3/s,高壓涌突水問題是影響該特長隧道建設的關鍵問題,也是一個重大難題。2017年12月22日,德江隧道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中,出口端左洞在超前鉆孔時突遇高壓涌水,1月21日,左洞涌水又突然增大,因隧道為下坡施工,水面一度上漲超過二襯位置;3月3日下午1時,右洞YK10+401掌子面在進行超前鉆孔時又突發高壓涌水,短短30分鐘即由掌子面淹沒至仰拱附近。
德江隧道左洞涌水
“常規的隧道涌水處置是‘以排為主’,但德江隧道的涌水點到出口約有50米高差,排水距離約有2公里。”項目部總工程師靳俊奇說,如果采用排水方案不僅實施起來十分困難,還會使附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量大大減少,村民的生活用水、灌溉用水都將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也會使山上植被缺水,可能造成荒漠化。”
靳俊奇在德江隧道施工現場處置涌水
為此,項目全國范圍內邀請專家把脈問診,對方案不斷研討完善,超前鉆孔,注漿加固,穩固開挖……,在反復的嘗試、總結中,逐漸總結和探索出了“帷幕注漿堵水法”、“膜袋注漿堵水法”、“速凝膏漿高壓注漿堵水法”等一系列施工方法,確立了“以堵為主、堵截結合、抽排為輔”的處理方案。這一套在山嶺隧道高壓涌水注漿堵水施工工法,不僅解決了德江隧道的涌水難題,也為全國類似的富水隧道施工提供了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險象環生的涌水處置,見證了建設者的技術實力,也為隧道建設積累了珍貴的施工經驗。以德江隧道為依托開展的“巖溶區向斜段公路隧道高壓涌水堵水關鍵技術研究”已獲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科研項目立項,目前依托德江隧道高壓涌水處置技術已形成了公路工法1項、企業級工法4項、論文15篇、專利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