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條條路、一座座橋,打通了發展的經脈,搭建了開放的通道,見證了地方的發展變遷。
在被譽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由貴州公路集團承建的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而將時間拉回到1961年,貴州公路集團的前身原交通部部屬第一工程局第一、二工程處的前輩們也在同樣的地點,修建了來到貴州后的第一座橋——花江大橋。跨越62年,一段傳承的動人故事正在這里書寫。
回眸一甲子? 肩扛人抬擔使命
2023年4月16日,貴州公路集團退休職工85歲高齡的劉國珍老人從貴陽出發,來到了關嶺縣花江鎮,她想在這個曾經奮斗過的地方,看一看現在正在建設中的新的世界第一高橋——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
熟悉的施工場景,讓往事一一浮現在老人的眼前。
貴州公路集團退休職工 劉國珍
1961年,時年23歲的劉國珍參與了210省道(后改為214省道)花江大橋建設,這是貴州公路集團的前身原交通部部屬第一工程局第一、二工程處從川藏公路建設一線轉戰貴州后修建的第一座橋。大橋全長94.5米,位于省道210線斷橋至安龍K42+062米處,處于黔西南州貞豐縣與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的分界;橋梁結構為石板拱,主跨為一拱,附跨為兩拱,橋墩為漿砌塊石。
“那時候修路的條件不好,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機器設備。”劉國珍老人回憶道,“修路架橋差不多都是體力活,工人們全靠一身力氣,掄著大鎬、鐵鍬,肩扛人抬小車推……”
1961年建成通車的花江大橋(來源安順公路)
民兵駐守花江大橋(來源安順公路)
1961年10月,花江大橋竣工通車,并由關嶺縣人民武裝部派民兵守護至1995年12月。劉國珍老人如今依稀記得刻在花江大橋上的詩句:“萬年阻隔一線通,千百雙手巧筑成;勞動人民齊歌唱,萬古千秋毛澤東。”在那個交通閉塞的艱難歲月,平凡而偉大的貴州公路集團前輩戰天斗地,用勤勞的雙手描繪出了理想生活的藍圖,也為后來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被淹沒的花江大橋原址
2010年復建的新花江大橋
2009年,因修建董箐水電站,貞豐縣在花江河下游筑起了大壩,庫區水位上升,花江大橋受淹而被拆除。相關部門因此在距花江大橋約1千米處選址,重建新的花江大橋,并于2010年5月建成通車。
踏上新征程? 花江鎮因橋而變
花江鎮,因境內花江流過而得名,它的發展與橋密切相關,1961年建成的花江大橋作為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及東接湖南、西出云南的要沖,見證著花江鎮歲月變遷、經濟發展的歷史往事。
花江大橋跨越花江洶涌澎湃的水流,猶如匍匐于地的駿馬,聯系著此岸與彼岸,聯系著過去與未來。峽谷兩山之間,其實相隔不遠,可以互望,還可吆喝。沒有花江大橋的時候,全靠人的兩腿走,先下、再上。傳說山這邊的客人,喊話對面山的親戚。親戚知道了,泡黃豆,推豆腐。豆腐做好了,對面的客人還沒有爬上山來。花江大橋承載著歷史的典故,也承載著一代人的愿景,半個世紀的歷史煙塵層層掩蓋,一橋兩岸的人卻記得它。
“當年修建水庫要炸橋的時候,我去岸邊蹲著看了很久。說實話,撤掉這座橋,我心里很舍不得,花江大橋不僅承載了我許多兒時的記憶,也幫我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江鎮峽谷村村民展萬昭對花江大橋有自己特殊的感情。花江大橋因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和古樸美觀的造型,很受當地人民群眾的喜歡,展萬昭發現其中蘊含的商機,便與妻子在花江大橋邊開了一個小吃攤,夫妻倆起早貪黑存下了不少錢。
如今,花江大橋橋頭那家物美價廉的小吃攤只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一間名為“妖怪魚莊”的飯店在花江大峽谷沿線頗負盛名。十余年光景,變化的是展萬昭從小吃攤攤主到飯店老板的轉變,不變的是他對這條江、這座橋、這條路及生養他的這片熱土的深厚感情。對于未來,展萬昭有著自己的期待,期待另一條路、另一座橋帶來的欣喜、帶來的變化。
展萬昭經營的花江鎮峽谷村妖怪魚莊
懷著同樣心情的還有花江鎮五里村委會副主任廖天貴,作為土生土長的花江鎮人,他對花江上的幾座橋如數家珍,更對新建的花江峽谷大橋格外關注和期待。廖天貴直言道,“新建的花江峽谷大橋六枝岸橋址距離五里村科力組不到一公里,我和村民們都期盼大橋能早日建成,給村里的經濟發展帶來新變化。”
科力組一共25戶103人,村寨坐落于五里村西南部、花江大峽谷之上,地理位置獨特。從村寨極目遠眺,花江大峽谷及花江峽谷大橋一眾美景盡收眼底,等六安高速建成通車后,五里村科力組將成為觀景旅游、品鑒美食、體驗鄉風民俗的最佳打卡地。
花江鎮五里村科力組村容寨貌
“科力組以前都靠種植玉米、水稻和采摘橘子等農副產品為生,收入有限,留不住年輕人,村里多為老人小孩。自大橋建設以來,村里外出的年輕人十分關注橋梁建設進展,他們也希望抓住橋旅融合發展的機遇與平臺,返鄉創業致富”。這是廖天貴對科力組未來發展的全新期盼。
邁向新時代? ?“智能智造”向未來
2023年6月7日,貴州公路集團第三工程公司作為項目承建單位,正著手六安七標花江峽谷大橋5號主塔下橫梁首次混凝土澆筑。
花江峽谷大橋建設全貌
花江峽谷大橋5號主塔下橫梁混凝土總設計方量達2095.7方,不僅是大橋的“脊梁”,更具備“高”“大”“熱”等特點。一是下橫梁距離地面太高,且跨度達29.442米,混凝土澆筑后重量達5670噸;二是下橫梁結構尺寸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難度大,需要分為三次澆筑。三是大橋處于北盤江河谷地段,地表最高溫度達40度以上,同時伴有間歇性大風。
花江峽谷大橋5號主塔施工建設中
六安七標項目負責人王朝國表示,花江峽谷大橋是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長2890米,主跨為1420米的鋼化梁懸索橋,橋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花江峽谷大橋不僅主橋跨徑居山區橋梁跨徑世界第一,更將超越已建成的畢都高速北盤江大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橋。
因花江峽谷大橋地處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橋位橫跨典型的深切“U”型峽谷,峽谷兩岸陡崖坡度80°—90°,其中5號主塔高度達262米,不僅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安全文明施工難度大,更給項目建設帶來了極大挑戰。
花江峽谷大橋橫梁現澆支架體系設計
為此,六安七標在大橋建設之初就設計了大直徑孔口一體式覆蓋平臺,控制爆破飛石效果極佳,確保孔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大橋承臺澆筑期間,承臺內設置了智能水循環冷卻溫控系統,能夠實時監控并通過調節循環水流量和溫度,有效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和降溫速率,保證承臺混凝土澆筑質量,真正做到內實外美。同時,還首次提出了新型無中導洞法連拱隧道結構型式,采用料石加工場高效除塵系統、拌和站砂石分離系統和智能片冰機、群樁基礎預埋電線管道工藝等。一項項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成功運用,共同傾注于花江峽谷大橋,鑄就了這座未來世界第一高橋的偉岸雄奇。
花江大峽谷
大道縱橫,阡陌交通。萬橋飛架的偉大奇跡,每時每刻都在無聲地詮釋著“貴州縮影”“貴州樣板”“貴州新路”的豐富內涵。從210省道到六安高速公路,從花江大橋到花江峽谷大橋,都展示出了一代代貴州公路集團的職工不甘落后、力爭上游的奮斗姿態和累累碩果,而全體干部職工依然在“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感召下,堅定地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奮斗之路上。